近日,清华大学统计学研究中心李东副教授课题组与清华大学杰出访问教授汤家豪院士、挪威奥斯陆大学Nils Chr. Stenseth院士、清华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许磊教授研究团队等合作,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PNAS)发表了题为No evidence for persistent natural plague reservoirs in historical and modern Europe的论文。论文借助统计模型,证实了欧洲在历史和当代都不存在长期自然鼠疫疫源地的假设。2019级博士生陶宇心为该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在过去两千年的三次大流行中,鼠疫夺去了数千万人的生命。关于鼠疫耶尔森氏菌是否持续存在于欧洲自然疫源地(natural plague reservoirs)中,还是从欧洲外部反复引入,始终是颇有争议的问题。
本文基于中国目前鼠疫疫源地的环境数据(包括土壤特征和气候),利用统计中的MAVE方法进行统计建模[1] ,使用美国鼠疫疫源地相关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以评估欧洲的环境条件是否支持“天然鼠疫疫源地”的存在性。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近现代,都没有证据支持欧洲自然鼠疫疫源地持续存在。有两个因素不利于欧洲鼠疫疫源地长期存在:1) 土壤成分及生化性质;2) 较低啮齿动物多样性。这些发现对于人类历史上的鼠疫研究具有广泛的意义,为解决围绕鼠疫长达一个世纪的谜团提供了新的工具。
文章链接: